我要為大家介紹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的小故事和安平古堡名稱的由來
今天很高興能帶大家認識這位與我們安平地區有著深厚關係的著名人物,也是台灣歷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鄭成功,中外人士習慣以國姓爺的名號來尊稱他。
如果不是國姓爺,我們台灣可能至今仍會是荷蘭人的統治區也說不定。我們今天所稱的安平古堡,其實早期除了有熱蘭遮城的稱呼外,也有王城的稱號,這是因為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就居住在熱蘭遮城內,居民稱呼鄭成功所住的磚城為王城。在這裡,我要分享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的關鍵故事和安平古堡名稱的由來。
話說鄭成功攻進台江內海後,與荷軍數次交戰,卻一直無法順利進攻城堅砲利的熱蘭遮城,這段時間長達九個月之久。有一天,一名從熱蘭遮城叛逃的荷蘭傭兵,跑到鄭營來,他向鄭成功說,要想攻破熱蘭遮城,就要先攻下烏特勒支堡,也就是人們今天慣稱的湯匙山,從烏特勒支堡居高臨下,就能順利攻破熱蘭遮城。這位荷蘭的士兵其實是個德國籍的傭兵,他當時就是拿著一支釣竿,向守城的荷蘭門衛說城裡已經沒有食物了,要冒險出去釣魚,抓些魚回來補充糧食。荷蘭守衛看他勇氣可嘉,不疑有他,就放他出城去。一出城外,他就直奔在今天億載金城附近的鄭營,多虧各種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鄭成功不久之後就攻破熱蘭遮城,順利將荷蘭人趕出台灣。
而今天安平古堡的位置就是當初熱蘭遮城的所在地,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宣揚日本武士精神,樹立日本人在台灣人心目中良好的形象,所以立了一塊紀念碑,紀念三百多年前,一位挾持荷蘭總督的日本武士,名叫濱田彌兵衛,在現今古堡前的紀念碑,本來的刻字是這幾個字(”贈從五位濱田彌兵衛武勇之趾”),用以紀念濱田的勇氣。後來日本人撤離台灣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有一次何應欽將軍預計前來台南視察,那時的台南市政府唯恐何將軍看到石碑上的日本人名字會不高興,因為經歷過抗日戰爭的何應欽將軍當時對日本人沒有好感,市長卓高煊的秘書長擅長寫書法,市府連夜將原來的字樣刮除,以秘書長所題的”安平古堡”四個大字代替原來的紀念碑字樣,沒想到後來安平古堡的名稱就這樣留下來,到今天仍然沿用,這就是安平古堡名稱的由來,到石碑後面仔細一瞧,還能看到當初刮除後的痕跡呢。您說,這算是個美麗的錯誤呢?或是一個剛剛好的名稱呢?
我的介紹就到這裡結束,謝謝您的聆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