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或多或少都會吸收與學習一些知識或常識,特定的知識如果進入腦中成為自己的長期記憶,而且數量夠多,質也不錯,兼具廣度與深度,那就很容易使自己變成該知識領域的專長擁有者。

只不過,資訊爆炸時代,我們每天看太多,聽太多,能吸收進大腦成為深刻印象的知識或常識,變得很有限,每一種有意或無意的學習都很淺薄,短時間不去反覆接觸,便可能成為腦中的過眼雲煙。

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因為,這關係到小小解說員的養成教育是否能有成效。

小小解說員的養成,是要靠扎實的解說教育,一步一腳印的琢磨培養。養成教育階段中,我認為至少要使學生接觸兩種能力訓練。

第一是萬物皆可解說的轉化能力。

第二是說故事的能力。

而上述這兩種能力,都必須藉由廣闊性的學習與深入性的探索,才能稍具一個專業性或是能為人解說導覽的資格。

先說萬物皆可解說的轉化能力。

解說導覽始於對解說景點的深入理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旁徵博引,融會貫通,並能導入客觀且正確的相關資料介紹,舉含其景點相關的人、事、物等等,年代不可錯置,方位必得清楚,熟悉專有名詞,理清來龍去脈,進而轉化成為被導覽者可以理解甚至會心認同的知識或常識,這種轉化能力經過階梯式的扎實訓練,是可以被期待的。

當然,想成為優秀的解說員,熱愛分享知識,喜歡與人群互動,這是一定要的。

所以,說到"萬物皆可解說",我們何不試試為大家導覽一下我們人體的胃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解說教育
    全站熱搜

    Sop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